如果这个社会还有最后一片宁静之地,那一定是这里
2018-03-20 14:33:08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“晋太元中,武陵人捕鱼为业。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。渔人甚异之。复前行,欲穷其林...”

是不是不由自主的往下背了!哈哈

前些日子,小侄女在家里复习《桃花源记》这篇文章,我在不经意间看了前面寥寥几句,后面的内容就像滔滔洪水一般,涌至心头。然后被自己惊讶到了,这篇文章还是在我初中时候学到的,时隔数年之久,竟然仍能诵出,真是感到不可思议。

后来,仔细想想,这也可能是我们心里对理想居所的一种映射吧,不然怎么会久久不忘呢。

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“桃花源”或者是瓦尔登湖畔的一栋小房子。儿时总喜欢找一个废弃的老房子或者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山丘,在那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“帝国”,然后幻想着自己在这座“帝国”中尽情徜徉。这样的“帝国”通常被我们称之为“秘密基地”,但那时候我们好像还不太知道,这其实就是我们心中的“桃花源”。

逝者如斯,不舍昼夜。时间在增长,我们也在成长。现在每天睁眼的第一件事情,不再是“今天要去哪里玩”,而是思考着如何才能生存下去,如何让家人过得好一点。恍惚之间,我们突然发现,我们好像已经忘了我们的“桃花源”,人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,无人提及。

打开电脑,各种纷杂的信息,以让人无法闪躲的速度扑面而来。你被迫着接收这些信息,然后在下面吐槽着“我们是最无奈的一代、我们是最苦逼的一代...”,然后你又惊奇的发现,在这些众多的评论者当中你不是孤独一人,你的心中的铅块慢慢的旋了下来,渐渐想起了记忆中模糊的“桃花源”,于是开始旅游,开始寻找。

接下来我想说的,不是如何去寻找“桃花源”,因为从古至今从未有人成功的找到过,也不是如何修行心中的“桃花源”,因为太飘渺,生活还要继续。我要说的是,当你的身心俱惫,压力到达了一个临界点的时候,千万不要想不开,别忘了还有这么一个清净的世外之地,可以让我们暂别所谓喧嚣、烦乱、各种忙......感受到片刻的脱离,在这里忘却一切,看时间静止,让心灵变得空明,给灵魂一个歇息的时间。

这也是我不经意间发现的。一次偶然我在“和佛”上预定了一件禅房,初入,室内空空如也,简朴到令室内"家徒四壁",简素的本色袭面而来。粗糙的质地、随意的形态,无不体现出自然的本色之美,俨然一幅淡泊、潇洒、而又内敛的画,透露出禅宗的朴素美学和谦虚性格。在这里,所有的东西都归于简约、归于含蓄、归于平淡,连思想也是。

在这样一间禅房之中,会感觉到一种说不上来的安逸,像是在湖畔看落日映红天边,又像是静静坐在床边听窗外雨眠。总之当你身处其中的时候,你的思想会随着身边的环境而沉静下来,身体逐渐放松,心灵无限包容。

在这样一个被遗忘的深山禅房中,我或许能稍稍领会的到唐代诗人常建的“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”的美景,也领会了这美景背后的安逸。

每次从禅房小住几日,就像给自己繁重的身体进行了一次深度的洗涤,抖落一身的疲倦。虽然在未来保不准还会重新累积一身疲惫,但有这样一个可以清理的地方,不是很好吗?

禅房之于我的意义就像出名前的李健之于喜欢他的人,不想看到它被谈论被消费,但又希望这么好地方能够被更多的人喜欢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